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  土壤調查試驗中心

八月主題:來自東馬來西亞的借鏡(二)土壤保育對抗頭痛病害

來自東馬來西亞的借鏡(二)土壤保育對抗頭痛病害
圖文由 土壤作物醫生館 陳興宗先生 提供

資本主義導向的農業生產就是聚焦在如何以少量投資,獲取最大效益。全世界均是,台灣也不例外。
看似合理的期待,事實上,常常把眼前應當付出的成本,忽略不察。而這些應付出的成本遲早還是要面對,只是都是在多年以後,需要以更高昂的成本才能修補。馬來西亞眼前的水資源問題,正是這般論述的鮮活印證。

年雨量高達3000公釐,雖未見完整水資源評估資料,但依今日(31 Oct 2018)飛機上所見影像,敝人評估馬來西亞也面臨土壤水逕流損失比例偏高的問題。
大量的微細顆粒土壤隨河水流入大海,意味著土壤保肥力保水力的流失,這會造成土壤砂粒化,有機質損耗。此刻雖不是雨季,但我相信雨季的景象應更是駭人。
這與河川上游大量農耕活動有關,以油棕果園而言,翻耕、墾園、交通運輸、施肥、殺草劑是重要關鍵。
讓我們只聚焦在殺草劑與肥料。話說回來,殺草劑為什麼需用這麼多?這與果園施肥過量有關。過量的施肥與施草劑,會讓土壤有機質耗竭、土壤壓實、土壤沖蝕、土壤砂粒化、油棕果實產量減少、果實榨油率低、油棕樹衰弱感染….等一堆麻煩事。
若能在雨季將過多雨水存入土壤當中,讓土壤剖面甚至是岩層縫隙成為全年長期水源是合理對策。因此,設法增加土壤有機質、設法提升土壤細微孔隙、設法保有土壤中的微細粒子是獲取水資源的長期重要工作方針。
以下圖片(Weil and Brady, 2017)說明土壤有機質對地下水的保留功能。左右都是相同的土壤,左邊是相對有機質較高的土壤,右邊是相對有機質含量較低者。加入相同樣量的水,有機質較少的右杯,水分滲入較深,意味這水分留存於土壤較少,多數會以重力水方式流失。
若能提升土壤有機質,區域內的降雨滲入土壤後,可停留在根圈土壤的時間較久,地下水量亦較多,對長期土壤發育、根圈健康、微生物相發展、土壤微細粒子保留…有非常正面的效益,也會是油棕果園主人積極力圖經濟發展與環保並存的良好展示。

Libohova等(2018)指出提高孔隙率與降低總體密度,對土壤內的有效水量的正面助益甚於提升土壤有機質。
Hudson(1994)認為增加土壤有機質重量1~6%,可提高土壤可用水容量5~25%。
土壤有機質可幫助土壤團粒穩定,提高土壤內細微孔隙比例,並降低總體密度,藉之也會更顯著提高土壤內的貯存可用水量。
若在土壤剖面上有分布較厚的有機質,且土壤團粒結構良好,雨水逕流會減少,土壤細微顆粒的流失亦會隨之減少。
大面積土地要增加有機質,可不是單純地施用一些堆肥入土即可,這唯有靠長期且整體的管理與改善,且所有的種植的都要納入。
逛了一圈,突然驚覺這也不只是馬來西亞的問題,畢竟區域氣候變遷後續的蝴蝶效應是個尺度很難評估的大範圍問題。
我們的農地也存在著翻耕、墾園、機械輾壓、施肥、殺草劑的處理程序,我們的土壤存在著有機質損耗與土壤微粒流失的問題。我們有集中降雨的夏日或颱風季,也有乾燥缺水的旱季。因為,我們的農業生產區集中在有地下水的沖積平原,且有灌溉水利溝渠與水庫,我們是相對幸福一些,還沒可憐到只能喝包裝水,或到沒洗澡水可用的地步。
現今的降水,在都市會被水泥與柏油阻隔,而流入下水道,流入大海。在農地則會因土壤壓實而被急著抽離排出或隨徑流進入河流大海。我們真的需要思考一下還要維持這樣的方式繼續使用我們的水資源嗎?
參訪行程的過程,終於讓我遇到有另一位果園主人早在10年前就了解,樹不要種太密、不准重機械入園、肥料下少一些、肥料要少量多次、善用單質肥料…等技巧。很有趣,他的果園單位面積產量比別人高,棕油品質比別人好,他熱心把自己栽培心得分享給他人,當然,也是沒人相信。
在這片園內完全沒有靈芝病蹤影,感覺上氣溫雖較高且樹蔭較疏,但完全沒有悶熱感覺,甚至有徐徐微風,與罹患靈芝病那些園區大不相同。


參考文獻
Berman D. Hudson. 1994.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available water capacity.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49(2):189-194.
Z. Libohova, C. Seybold, D. Wysocki, S. Wills, P. Schoeneberger, C. Williams, D. Lindbo, D. Stott, and P. R. Owens. 2018. Re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other properties on available water-holding capacity using the National Cooperative Soil Survey Characterization Database.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73(4):411-42.